globalchange
项目编号: 30970513
项目名称:
内蒙古温带草甸草原的生态安全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作者: 李晓兵
承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批准年: 2009
开始日期: 2010-01-01
结束日期: 2012-12-31
资助金额: CNY350000
资助来源: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国家: 中国
语种: 中文
特色学科分类: C0308
中文关键词: 内蒙古 ; 温带草甸草原 ; 生态安全 ; 驱动力
英文关键词: Meadow steppe ; Ecological Security ; Inner Mongolia
中文摘要: 通过已建立多年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系列样地,利用群落野外观测、遥感反演模型和积累的植物群落样方野外实测数据,揭示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盖度、生物量、NPP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盖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NPP和生物量表现出与植被盖度相似的空间分异规律。利用研究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阐明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采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鄂温克族自治旗近30年气温以0.498℃/10a的速度快速升高,年均降水量以2.35mm/a的趋势下降。在整个研究时段中,居住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耕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次之。从两个空间尺度进行了生态安全的评价:尺度1: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域,将生态安全、生态足迹和能值理论有机结合,构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同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动态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对策。结果表明:内蒙古2001-2010年均出现生态赤字,总体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增长趋势明显。2011-2020年,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持续增大,生态安全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如继续发展,内蒙古未来十年生态环境将继续恶化,因此,必须采取大力推行生态恢复和建设,提高生态承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促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尺度2:以典型草甸草原—鄂旗为研究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分别采用乘算模型和模糊评价法计算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评价结果从像元、行政区划单元以及土地利用格局尺度上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揭示了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并分析了研究区生态安全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机制,提出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生态系统管理对策与措施。草地沙化、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草场利用使草原严重退化的主要因素;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大量的草地资源被损耗,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针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围栏封育等项目,对草原生态安全的维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URL: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30970513
资源类型: 项目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016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commended Citation:
李晓兵. 内蒙古温带草甸草原的生态安全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2009-01-01.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李晓兵]'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李晓兵]'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李晓兵]‘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