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hange  > 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论文题名:
全球不同空间尺度陆地年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
作者: 徐保梁; 杨庆; 马柱国
刊名: 大气科学
出版年: 2017
卷: 41, 期:03, 页码:593-602
语种: 中文
中文关键词: 陆地降水 ; 年代尺度 ; 不同空间尺度 ; 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
中文摘要: 基于1951~2010年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法)对全球、东西半球、五个大陆和四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等不同空间尺度年降水量的年代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长期趋势。结果发现:(1)全球陆地平均降水既存在年代际的周期振荡,又存在长期变化的趋势,降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的强度远大于降水的长期趋势,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陆地平均降水呈现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的特征。(2)在半球尺度,2000年以前,东、西半球具有明显相反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东半球变干(降水减少),西半球变湿(降水增加)。(3)1951~2010年,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与北美、南美和澳洲大陆的年代际振荡和趋势存在着一个近似反位相的关系;干旱化与干旱时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两者所处的时段也不同;近10年(2001~2010年)全球五个大陆可能将进入一个相对湿润的时段。(4)四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华北和北非与北美和中亚降水在长期趋势及年代际振荡上具有反位相的特征。华北和北非的年代际振荡具有近似的位相。在最近几十年,北美和中亚同处于湿润时段,但前者开始于1975年,后者开始于1985年。此外,中亚的第一个湿润时段(1959~1968年)却对应北美的干旱时段。
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08378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Recommended Citation:
徐保梁,杨庆,马柱国. 全球不同空间尺度陆地年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2017-01-01,41(03):593-602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徐保梁]'s Articles
[杨庆]'s Articles
[马柱国]'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徐保梁]'s Articles
[杨庆]'s Articles
[马柱国]'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徐保梁]‘s Articles
[杨庆]‘s Articles
[马柱国]‘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