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hange
项目编号: 31070438
项目名称:
基于碳通量诊断模型的鄱阳湖流域人工针叶林碳收支研究
作者: 王绍强
承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 2010
开始日期: 2011-01-01
结束日期: 2013-12-31
资助金额: CNY
资助来源: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国家: 中国
语种: 中文
特色学科分类: C030801
中文关键词: 碳通量 ; 尺度扩展 ; 卫星遥感 ; 涡度协方差 ;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英文关键词: Carbon flux ; Upscaling ;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 Eddy covariance ; Subtropical plantation
中文摘要: 本研究分3次对江西省千烟洲生态试验站及周边鄱阳湖流域的大面积人工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161个样方的鲜叶和50个土样进行测定。通过分析这些样品的103个样品的全碳全氮、碳氮比、比叶面积(SLA)、冠层叶氮(N%)、最大同化速率(Amax)数据和叶面积(LAI)数据,发现采样数据表明,千烟洲站人工针叶林叶片尺度Amax与SLA相关性显著,两次采样得到的采样点LAI与冠层叶氮含量相关性显著(R2=0.46),青冈栎树种的叶氮比最高(1.65%),湿地松的叶氮比最低(0.9%);通过比较非线性回归法和光响应函数对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拆分差异表明,当月总光合有效辐射接近905mol.m-2.mon-1 应该考虑使用后者减小全年NEE拆分误差;采用迭代的k均值聚类算法,根据中国生态区和国家野外台站的发展指定生态区聚类的数量江西省鄱阳湖流域被划分为9个相似通量生态区;为了分析千烟洲站冠层最大光能利用率的环境控制因子,通过最优亏缺法计算出最大冠层光合潜力,发现其明显受到雨雪低温和和极端干旱的抑制;构建了自主开发的基于碳通量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诊断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型生态参数表,并在站点得到了很好的验证(R2=0.54); 综合研究模拟结果来看,鄱阳湖流域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森林碳汇中功能显著,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森林扰动的影响。
URL: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31070438
资源类型: 项目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085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commended Citation:
王绍强. 基于碳通量诊断模型的鄱阳湖流域人工针叶林碳收支研究. 2010-01-01.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王绍强]'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王绍强]'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王绍强]‘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