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hange  > 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论文题名:
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演化与保护
作者: 蒋志刚; 李立立; 胡一鸣; 胡慧建; 李春旺; 平晓鸽; 罗振华
刊名: 生物多样性
出版年: 2018
发表日期: 2018-02-15
卷: 26, 期:02, 页码:158-170
中文关键词: 青藏高原 ; 演化 ; 区系 ; 全球变化 ; 多样性 ; 特有性 ; 泛第三极 ; 一带一路
中文摘要: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具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和生物种类,是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区域。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动物区系,尤其是有蹄类动物,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野牦牛(Bos mut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普氏原羚(P.przewalskii)、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等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如下问题:青藏高原有多少种有蹄类动物?有多少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其分布格局如何?生存状况如何?保护现状如何?我们首先确定了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理边界。发现青藏高原有28种有蹄类,其中1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青藏高原有蹄类种数占中国有蹄类的42%,单位面积上的有蹄类物种密度比中国现生有蹄类物种平均密度高62%。特有种比例高达36%。然而,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分布不均匀,其丰富度呈东部高西部低格局,而高原特有有蹄类则分布于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生存受威胁比例高,其中71%为受威胁物种,54%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或附录II。野外调查发现大额牛(Bos frontalis)已经野外灭绝,目前仅在高黎贡山有人工养殖的群体。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红色名录指数从1998–2015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趋势。青藏高原有蹄类受威胁局面仍在继续,物种生存状况持续恶化。虽然经过4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但一些青藏高原有蹄类的重要种群与栖息地并没有被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所覆盖。因此,在开发青藏高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应尽量保存高原野生动物种群与生境,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目标。
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08681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Recommended Citation:
蒋志刚,李立立,胡一鸣,等. 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多样性和特有性:演化与保护[J]. 生物多样性,2018-01-01,26(02):158-170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蒋志刚]'s Articles
[李立立]'s Articles
[胡一鸣]'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蒋志刚]'s Articles
[李立立]'s Articles
[胡一鸣]'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蒋志刚]‘s Articles
[李立立]‘s Articles
[胡一鸣]‘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