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ID: | DOI$10.3974/geodb.2015.02.07.V1
|
数据题名: | 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 |
作者: | 陈 军; 廖安平; 陈利军; 张宏伟; 何超英; 彭 舒; 武 昊; 张委伟; 李 然; 郑新燕; 梅 洋; 陆 苗; 鲁 楠; 刘吉羽; 康 睿; 邢华侨; 朱 武; 刘丽芬; 韩 刚; 王 京; 杨爱玲; 孙丽梅; 宋 昊; 陈卫平; 周晓敏; 夏 露; 蒋红兵; 霍 健; 张 艳; 刘无敌; 李雨鲜$Author$5
|
数据类型: | 数据论文
|
语种: | 中文
|
国别: | China
|
关键词: | 全球地表覆盖
; 人造地表
; 30m分辨率
; POK方法
; 遥感
; 2010年
|
中文摘要: | 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领衔的团队自2009-2014年研发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是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集(2010)的一部分,是反映人类居住、工矿、商业、交通等用地类型和人类生活场所、操作空间和工程的载体的数据集。人造地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状况。本文论及的数据集依托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包括9907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5、ETM 多光谱影像数据和2640景环境减灾卫星(HJ-1)多光谱影像数据。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基础上的土地覆盖分类信息提取过程中,人造地表覆盖类型的识别和信息提取是最复杂的。其主要原因是人造地表覆盖多以复合像元、镶嵌交错、零碎分散等方式布局。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数据集(2010)的研发是根据人造地表覆盖在卫星遥感影像上反映的光谱、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利用现有的分类技术,将像元分类器、对象分割和知识化判别有机结合,采取了基于“像元-对象-知识”的POK(Pixel-Object-Knowledge)分类方法完成。该数据经过部分地区的抽样检验,全部数据8GB。为便利获取和网络共享,数据集采用分幅方式组织数据文件。分幅规则为在南北纬60°区域内按照5°(纬度) x 6°(经度)分幅, 计674个数据文件组;在北纬60°至80°区域内,按照5°(纬度) x 12°(经度)进行分幅(南极大陆没有包括在内),计76个数据文件组。按奇数6°带的中央经线进行投影。全球数据总计分成750幅,即组成750个数据文件组,每个数据文件组包含了4个数据文件,它们分别是:(1) 实体数据文件(GeoTIFF栅格数据格式),(2)坐标信息文件(TIFF WORD格式),(3)分类基础影像接图表文件,记录分类所用的主要影像每景范围及获取时间的矢量图层文件(Shape file格式)和(4)元数据文件(XML格式)。此外,数据集中包括一个附件数据文件,该文件列出759个数据文件组包括的数据文件名称、对应的地理坐标和分带编码等信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和天地图系统提供开放、公益性下载服务。 |
URL: | http://www.geodoi.ac.cn/WebCn/doi.aspx?Id=163
|
Citation statistics: |
|
资源类型: | 科学数据
|
标识符: |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10733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计划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作者单位: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第一航测遥感院;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
陈 军,廖安平,陈利军,等. 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覆盖数据集(2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