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ID: | DOI$10.3974/geodb.2015.02.15.V1
|
数据题名: | 海地2010年地震在弗洛斯河流域引发滑坡位置与类型数据集 |
作者: | 吕婷婷; 刘闯; 赵晋陵; 戴丽君; 王晋年; 顾行发
|
数据类型: | 数据论文
|
语种: | 中文
|
国别: | China
|
关键词: | 海地
; 地震 2010
; 弗洛斯河流域
; 滑坡
|
中文摘要: |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并由其引发了一系列滑坡。自震中(18.457?N, 72.533?W)至太子港之间由于地震引发的滑坡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牟曼斯(Riviere Momance)河上游地区、弗洛斯河(Riviere Frorse)流域、圣洛朗山(Morne Saint-Laurent)北坡以及缓丘上建造的建筑物附近。其中,以弗洛斯河流域最为密集。根据震前和震后即2009年12月Word View-2遥感数据、2013年1月13日和16日的GeoEye-1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41m)和Google Earth 多时相(1m分辨率,包括震前和震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在0.41-1m之间)对比分析,在主干道长26.21 km、流域面积在85.14 km2的空间范围内,由于本次地震引发的滑坡体165个,新增面积达94,447 m2。其中,新增滑坡体98个,面积54,132 m2,在原有滑坡体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有35个,原有面积163,819m2,新增面积40,315 m2。此外,在该流域仍有震前存在、地震过程中影响较小的滑坡体32个。其中,包括地震前生成、表面植被尚未恢复的滑坡体24个,面积186,962m2,震前生成植被恢复较好的滑坡体8个,面积5,618m2。上述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在25度以上的河流主河道二侧和主要支流的下游。滑坡储集在河道内和河道附近的土石方对雨季泥石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对河谷居住的居民和农田以及下游居民的雨季安全构成威胁。 |
URL: | http://www.geodoi.ac.cn/WebCn/doi.aspx?Id=151
|
Citation statistics: |
|
资源类型: | 科学数据
|
标识符: |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1074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计划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南大学;美国Texas州立大学
|
Recommended Citation: |
吕婷婷,刘闯,赵晋陵,等. 海地2010年地震在弗洛斯河流域引发滑坡位置与类型数据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