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31100352
|
项目名称: | 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过程耦合对氮输入的响应:整合分析与案例研究 |
作者: | 卢蒙
|
承担单位: | 复旦大学
|
批准年: | 2011
|
开始日期: | 2012-01-01
|
结束日期: | 2014-12-31
|
资助金额: | CNY220000
|
资助来源: |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 | 中国
|
语种: | 中文
|
特色学科分类: | C030801
|
中文关键词: | 氮输入
; 氮泄漏系统
; 磷限制
; 碳氮磷过程耦合
; 整合分析
|
英文关键词: |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ycles
; Meta-analysis
; Nitrogen addition experiment
; Greenhouse gases
|
中文摘要: | 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是地球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诸如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等因素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碳、氮过程更是成为了近年来生态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和施氮控制实验,根据研究计划,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实验增温引起的植物来源的碳输入的增加基本上抵消了生态系统碳输出的增量,由此导致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含量的变化不显著。这一结果也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不会触发较强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气候的正反馈作用。同时,植物碳储量的增加,再加上生态系统净交换的少量降低,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陆地生态系统可能是一个较弱的碳汇,而不是碳源。2.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促进了植物根系形态发育,根系扩展和使得更多的碳输入到土壤,这意味着根系形态和功能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敏感反应会增加长期的地下固碳作用。3.农田生态系统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含量,但全球变暖潜能分析表明,农业生态系统的秸秆还田所增加碳汇主要在旱地土壤,在水稻土则会因甲烷排放的增强成为碳源。4.生态系统氮输入实验表明,氮输入能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氮库,对于农田、草地和人工林都表现为表层土壤无机氮的增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对氮输入的响应也不一致,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在氮输入下显著增强,而施氮对水田甲烷排放没有显著影响。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本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以及全球变化生物学的权威刊物Ec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和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另有中、英文手稿处在审稿阶段。整体而言,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项目的主要目标。 |
URL: |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31100352
|
资源类型: | 项目
|
标识符: |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12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commended Citation: |
卢蒙. 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过程耦合对氮输入的响应:整合分析与案例研究. 2011-01-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