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hange
项目编号: 31170452
项目名称:
森林生长分异现象的原因及其机理- - 以白音敖包蒙古云杉林为例
作者: 郑成洋
承担单位: 北京大学
批准年: 2011
开始日期: 2012-01-01
结束日期: 2015-12-31
资助金额: CNY580000
资助来源: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国家: 中国
语种: 中文
特色学科分类: C030801
中文关键词: 森林生长分异现象 ; 气候变化 ; 蒙古云杉 ; 白音敖包
英文关键词: Growth Divergence Problem ; Picea meyeri var. mongolica ; No Structure Carbohydrate ; season dynamic ; Baiyin'aobao
中文摘要: 通过样方收集蒙古云杉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集胸径生长变化数据建立与气温、土壤温湿度关系;采集蒙古云杉叶、枝、皮、根等器官样品,分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完成季节动态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分析。利用胸径自动记录仪,同时记录蒙古云杉生长物候现象,云杉生长划分四个周期。通过树芯年轮系列研究,60年来蒙古云杉生长存在“生长分异现象”,这种分异现象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是树木生长重要生理指标,是解释生长分异现象原因。除了夜间外,蒙古云杉不同器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日动态变化不明显。蒙古云杉新叶与老叶、新枝与老枝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没有明显差别;但芽、叶、枝、皮、根不同器官淀粉含量季节变化很大,春天4、5月份淀粉含量最高,第二个峰值在生长最旺盛期。研究发现蒙古云杉在冬季并没有贮荐大量淀粉。可溶性糖全年维持相对恒定含量,只是冬季略高一些,但差别不显著。蒙古杉生长生理指标变化是温度与降水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升温会导致淀粉含量下降,但植物有自我调节机制,一个生长季能恢复原来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比较恒定,温度越低可溶性糖含量有的上升。非结构碳水化物含量变化很大程度上解释森林生长分异现象的原因,但森林生长分异现象过程和产生机理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URL: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31170452
资源类型: 项目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142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commended Citation:
郑成洋. 森林生长分异现象的原因及其机理- - 以白音敖包蒙古云杉林为例. 2011-01-01.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郑成洋]'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郑成洋]'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郑成洋]‘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