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change
项目编号: 41175137
项目名称: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关键排放因子研究
作者: 高庆先
承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批准年: 2011
开始日期: 2012-01-01
结束日期: 2015-12-31
资助金额: CNY560000
资助来源: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国家: 中国
语种: 中文
特色学科分类: D0512
中文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 填埋处理 ; 甲烷排放 ; 关键排放因子 ; 气候变化
英文关键词: municipal solid waste ;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 methane emission ; emission factor ; climate change
中文摘要: 按照基金委资助项目计划书设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在项目执行期间(2012-1015年)完成了各年度主要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理论准备和文献综合整理分析;文献资料查询、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购置、专家判断和实地调研等;以及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工作。对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的可降解有机碳(DOC)、甲烷修正因子(MCF)、半衰期(t1/2)、甲烷氧化因子(OX)等关键排放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得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关键排放因子推荐值,并分析研究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产生规律和甲烷气体的排放量情况。项目得出的核心结论可概括如下:1)IPCC提供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计算的一阶衰减方法中,可降解有机碳是最重要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依据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技术和管理程度以及中国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经对中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分析测试、统计分析后,得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DOC含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59-1990年为9.5%,1991-2000年为14.9%,2001-2011年为15.1%。2)在对全国和区域及典型城市的填埋场和填埋处理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分阶段的确定出了全国和区域的MCF。全国按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1978、1990、2000、2005年为节点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MCF值分别为0.4、0.6、0.75、0.92、0.96。同时得出了北京市、广州市、沈阳市、兰州市和南京市的MCF值。3)中国废弃物中难分解的无机物质(塑料、瓦片等)含量较高,可降解有机物(纸类、竹木等)含量较少。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t1/2较《2006 IPCC指南》区域缺省值小。经分析计算: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半衰期为2.3年,可得甲烷产生率为0.3年-1。4)通过对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两个区域的监测,得出监测I区和II区覆盖层CH4氧化率均表现为春夏季明显比秋冬季高的趋势,垃圾填埋场边坡封场区全年平均氧化率为33%,即研究所在垃圾填埋场边坡封场区CH4氧化因子为0.33,大于IPCC推荐值0.1。5)根据优化的IPCC一阶衰减方法模型计算了2012年中国和各省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总产生量为704.19GgC,是2008年的1.39倍,其中重庆、贵州、陕西、四川西部省份的CH4产量增长较快,而北京、广东、山东已经进入平缓增长期。
URL: http://npd.nsfc.gov.cn/projectDetail.action?pid=41175137
资源类型: 项目
标识符: http://119.78.100.158/handle/2HF3EXSE/1192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全球变化知识资源中心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commended Citation:
高庆先.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关键排放因子研究. 2011-01-01.
Service
Recommend this item
Sava as my favorate item
Show this item's statistics
Export Endnote Fil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高庆先]'s Articles
百度学术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Scholar
[高庆先]'s Articles
CSDL cross search
Similar articles in CSDL Cross Search
[高庆先]‘s Articles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Null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